2011年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制度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以培育新型農民為保障,以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新模式,為全省新農村建設提供可學可跟的新經驗。主要目標是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和增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GDP、農業增加值、二三產業增加值和農民磚木磚混結構住房比例的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面完成村莊建設規劃。群眾對惠農政策落實滿意率達到95%以上,對社會治安滿意率達到90%以上。農村制度建設和創新有新突破。
2011年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要突出以下工作重點:一是確保農民收入增幅增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把農民增收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核心任務,作為檢驗試點成效的重要標準,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強化措施,確保實現。深入實施促農增收“六大行動”,提升特色產業,加快發展草食畜牧業,努力推進農村二三產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培育農民持續增收的產業支柱。認真貫徹全省惠農政策落實永靖現場會議精神,全面落實黨的惠農政策,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二是著力加強統籌規劃。把規劃編制作為今年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的剛性指標。11個試點縣要全面完成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建設規劃、村莊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各市(州)所在區和有條件的縣(市、區)努力完成鄉鎮建設規劃、小城鎮建設規劃、村莊建設規劃。其余縣(市、區)完成鄉鎮建設規劃、小城鎮建設規劃,村莊建設規劃達到60%。理清規劃關系,各類規劃要彼此銜接,相互配套。“百鎮千村”試點示范、村莊整治、農村危舊房改造、農村環境治理等規劃與新農村建設規劃協調統一。規劃編制要科學合理、體現特色,規范程序、嚴格標準。堅持規劃的嚴肅性和連續性,做到有規必依,違規必究。建設、國土部門要加強指導,做好服務。三是著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強基礎、惠民生,全面完成水、電、路、氣、房和《試點工作方案》確定的各項年度工作任務。通村道路硬化率力爭達到45%以上,安全飲水(清潔窖水)普及率達到65%以上,農戶使用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以及配套洗浴、衛生廁所(獨立室內)比例達到40%以上。新建住宅要達到抗震安全設防標準。加強鄉村消防設施與隊伍建設。加快農村公共服務事業發展。優化資源配置,推進教育、醫療、文化布局調整,加快實施農村廣播電視、電話、通信、網絡建設,農村信息化程度達到50%以上。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臨時救助制度,建立和完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制度、農村計劃生育服務體系、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體系,“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11.5%,特困戶救助率達到100%,全面完成教育、衛生、文化、計劃生育等各項工作任務。加強村莊整治。加大對土地開發整理和舊宅基地復墾支持力度,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推廣中心村發展模式,有效配置資源,實現人口聚居。以危舊房改造補助為輔、群眾自籌自建為主,加大農宅建設和改造力度。開展村莊道路硬化,硬化率達到25%。實施村鎮綠化工程,1/5的村綠化率達到25%。切實加強水利建設,認真實施農田灌溉渠系配套、病險水庫加固和基本農田建設項目,論證一批農田水利、農村安全飲水、異地搬遷、電網改造、生態建設項目,爭取國家支持。省級各部門要在政策、項目、資金、技術上給予傾斜支持。四是著力加強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各試點縣要把優勢產業培育作為戰略基礎性工作,切實放在重要位置。凡有“4個1000萬畝”工程和牛羊產業大縣建設任務的試點縣,要率先完成年度建設任務,提高優質林果率,秸稈轉化利用率達到50%以上。加快培育戰略主導產業,提升擴大區域優勢產業,做精做強地方特色產品,全力推進特色優勢產業培育開發。探索扶貧開發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有效機制,探索整村推進與區域連片扶貧開發相結合的有效途徑。重視城鎮產業與農村產業的配套銜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建設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加工率,各試點縣要培育形成1—2戶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50%以上的農戶加入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重視“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村縣鄉集貿市場改造工程”、“新網工程”等建設,促進“農超”對接。五是著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新農村試點縣必須是精神文明先進縣。扎實開展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著力培育新農民、倡導新風尚、發展新文化,著力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以文明村鎮創建活動為載體,突出抓好群眾性文化活動、城鄉精神文化共建活動和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引導先進文化進村入戶。深入開展文明社區、文明學校、十星級文明戶、好兒媳等形式多樣的評選活動,大力倡導勤勞致富、誠實守信、鄰里互助、尊老愛幼等文明新風,提高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實現鄉鎮文化站、村農家書屋全覆蓋。移風易俗,倡導新風尚,杜絕黃賭毒,抵制封建迷信。加強法制建設,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和平安鄉村創建,努力減少民事糾紛和越級上訪,促進鄉風文明。認真實施新農村建設人才保障工程,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普及和鞏固九年制義務教育,農村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85%以上。開展科技培訓,提高農民務農技能,培訓率達到80%以上。重視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培訓。六是著力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證。要以配強支部書記、加強“兩委”班子建設為重點,以“創先爭優”活動為載體,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全面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把農村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繼續貫徹落實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會寧現場會議精神,深入開展“百鄉黨建整推”和統籌城鄉基層黨建試點活動。發揮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功能,抓好農村基層干部培訓,試點縣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培訓率年內達到90%,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培訓率達到80%。加強黨員隊伍建設,重視發揮共青團、婦聯、殘聯的作用。完善村務公開和“一事一議”制度,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積極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建立“村企聯動”共建新機制,鼓勵農民開展農村公益性建設。七是著力加強制度建設和體制創新。制度建設和體制創新,是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的薄弱環節,也是重點和難點。按照新農村建設“五句話、二十字”要求,圍繞“六大制度”建設,逐步在新農村建設投入機制、土地經營權流轉機制、支農資金整合機制、農村發展融資機制、擔保體系和統一的城鄉勞動就業、土地開發利用機制等方面,大膽探索,創新模式,提供可學可跟的經驗。用足用活政策,出現什么困難,克服什么困難;遇到什么問題,破解什么問題。凡是省上出臺的新政策、改革的新舉措、推廣的新機制、安排的新試點,原則上要在試點縣先行先試。對省上安排各試點縣的1000萬元專項補助資金,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特色優勢產業或重點基礎設施集中扶持。全面完成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實行“以獎代補”,充分發揮省級專項補助資金的引導作用。擴大農戶小額信貸,建立健全信用擔保機制,破解農村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完善試點考核辦法,對工作不力、試點成效不明顯、年度工作任務欠賬大的地方,視其情況予以調整。組織試點縣和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到外省考察學習,借鑒經驗。
保障措施,一要繼續大力增加投入。財政支出重點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用于農業農村的總量、增量均有提高。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重點用于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總量、比重進一步提高。落實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的政策。支持金融機構開展農民住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引導民間投資、社會資金以各種形式投入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文化事業。建立城市資源為農服務的長效機制。二要樹立典型,認真推廣。完善抓點帶面的工作機制,深入調查研究,認真總結試點經驗,著力培育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符合甘肅特點的好典型、好樣板,推廣機制創新、產業培育、增加收入、改善基礎設施、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的成果,真正發揮試點的典型示范帶動作用。三要進一步加強領導,靠實責任。深入推動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重點在明確責任,關鍵在抓好落實。各市州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要高度重視試點工作,親自研究部署,定期督查指導。試點縣的縣委書記、縣長是試點工作第一責任人,對試點工作負全責,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省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今年的目標任務、重點工作,要逐項分解到各成員單位,明確牽頭部門、協作單位、責任領導和完成時間。做好年中督查和年度考核,為工作決策提供準確依據。各成員單位要深入基層,現場指導,跟蹤落實,做好服務,對各自承擔的工作任務,要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上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市縣。努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上下聯動,各盡其力,各負其責,協調推進的工作格局。
責任編輯:魏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