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榆中縣北山。這是個十年九旱的貧困山區,居住在大山上的農民,以前經常靠政府救濟過生活。如今,在大山深處的貢井鄉,有一個吉倉農產品產銷合作社,合作社的理事長叫劉吉倉。聽說吉倉散養的烏雞今年已經達到了1萬多只,并且帶動了貢井鄉村民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的烏雞特色養殖產業,盡管山高路險,但我們說什么也要去實地拜訪一下。
△從榆中縣出發,在蜿蜒狹窄的山道上盤旋穿行了一個多小時,終于到達了貢井鄉。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了劉吉倉家。因為養雞,原先的小飯館照顧不過來了,就包給了別人經營。
△劉吉倉不在家,他的媳婦帶我們去養殖場。養殖場就位于這個重重大山深處。
△下了柏油路,拐進了一條土路。
△接著又拐進了一條更窄更陡的土路。劉吉倉的媳婦說,這條路是他們為養雞場專門修建的。
△劉吉倉的媳婦。45歲的她,長得很年輕,是四個孩子的母親。她告訴我們,三個孩子已經上大學,老大女兒和老二兒子在西安分別上大三和大二,老三兒子今年考到遼寧的一所大學,娃他爸這幾天送孩子開學報到去了,明天晚上坐火車返回。還有老四小女兒今年在榆中縣城上高三,也準備考大學。我們大為吃驚,在這個小山村,一家能培養出三個大學生一個高中生,且不說付出的艱辛,光學費就是一大筆開銷,這背后一定有很不平凡的故事啊。
△劉吉倉是貢井鄉的第一個散養土雞養殖大戶, 2008年3月,他依托自家老院子處在半山坡的有力條件,從外地引進了第一批2000只優質烏雞種苗,在山坡上放養。
△劉吉倉的媳婦說:這山溝里好幾天都不會有一個人進來,除了給雞拉飼料的車。
△這就給烏雞的生長創造了天然的良好條件,山上空氣好,蟲草豐富,病害少,放養的烏雞完全是原生態的。
△烏雞是一種營養和藥用價值很高的雞種,與一般雞肉相比,烏雞有10種氨基酸,其蛋白質、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E、磷、鐵、鉀、鈉的含量更高,而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則很少,難怪人們稱烏雞是“黑了心的寶貝”;所以,烏雞是補虛勞、養身體的上好佳品。
△劉吉倉引進的烏雞品種純正,雞的皮膚通身烏黑,羽毛雪白。 在春天雞種來的時候,進行三次防疫,之后烏雞全天候都在山上覓食天然苜蓿、昆蟲,飲用天然窖水。一天再喂一次玉米、稻谷等雜糧,烏雞的活動量很大,因此雞肉脂肪少,健康,肉質細膩。
△在這十年九旱的山區,最大的問題是雞的飲水問題。劉吉倉在山坡上修建了水窖集水設施,雞的飲水問題解決了。
△這就是水窖。在山區,人和牲畜的吃水全靠它。養雞場有兩個水窖,一個給雞飲,一個給人飲。
△在遍地野花和苜蓿的野地里嬉戲覓食,雞的幸福指數很高。
△烏雞長到4斤重左右,就可以出欄了。每只售價85元,價格比普通土雞高出一倍多。
△劉吉倉從2009年開始,每年放養1.2萬只烏雞。這幾天正值銷售季節,不僅有縣內普通客戶、飯店和農家樂上門購買,而且吸引了蘭州、定西、白銀的客戶,全都是訂單養殖。在劉吉倉的帶動下,貢井鄉現已發展散養土雞規模戶達到100戶,散養土雞達到了3萬多只,僅散養土雞給該鄉農民帶來收益近100萬元。劉吉倉也獲得省級示范合作社的稱號。為使榆中北山散養土雞創出品牌效應,鄉政府也及時注冊了“北山散養土雞”商標,并做到統一標準、統一標識、統一銷售和精品包裝。
△離開劉吉倉家的時候已是黃昏。北山的出口是十幾公里險峻的山溝。叫“把石溝”。亂石突兀,雜亂無章。但生存的艱難沒有難住有膽識的劉吉倉。
△如果說劉吉倉是一個有頭腦,有膽識,有能力的西北漢子,他媳婦就像這崖畔上的野草,開著絢爛的花,在貧瘠的土地上艱辛負重,支持著丈夫的事業,養育著四個爭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