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9號,為了明天一大早就能進山去雪山寺的中草藥基地,臨時決定連夜趕往靖遠雪山中藥材種植合作社。靖遠雪山中藥材種植合作社位于甘肅省靖遠縣北部永新鄉,從枸杞種植基地東升鄉趕往永新鄉大約60公里。崎嶇的山路不太好走,路邊的風景也逐漸荒涼起來,一邊走一邊向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的張會長說出了我的疑問,這么荒涼干旱的地方為什么要起名雪山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呢?
△遠眺哈思山脈
張會長說,雪山中草藥種植合作社地處靖遠北部哈思山脈雪山寺腳下,夏天依然可以看到山峰上的積雪,是當地稀有的自然景觀?;貋聿橘Y料得知,哈思山屬祁連山東段余脈,海拔3017米,在其支脈松山、太和山、雪山等山峰上,履蓋著大面積茂密的原始森林,古樹參天,蒼松翠柏,林木蔥蘢,在干旱荒蕪的靖遠縣北部形成一方綠洲,“哈思”二字來自蒙古語,是美玉的意思。雪山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在那里流轉了農民的撂荒地6000畝,種植烏拉爾甘草、黨參、黃芪、紅花、防風等多種中藥材,真是得天獨厚拾“美玉”啊!
△靖遠雪山中藥材種植合作社
晚上九點半到達雪山中草藥種植合作社,住在同曉利理事長家里。同曉利的父親同相慶退休前在醫藥公司工作了40年,研究中草藥十多年,有著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同相慶當年在為醫藥公司收購全蝎的過程中,發現當地野生中草藥品種比較多,而當時被列入國家藥典的中草藥如烏拉爾甘草、柴胡、羌活、肉蓯蓉等非常緊缺,一個藥材經營站覆蓋鄉鎮十多萬人,才能分配到一公斤。
為了改變當地缺醫少藥的狀況,退休后的同相慶帶領兩個兒子、兒媳和孫女一家三代人開始了野生中草藥的復原種植。同相慶帶著兒子們在全國各地中藥材種植區域邊打工邊學習考察,還多次遠赴山東、安微、山西、隴西、隴南等地學習中藥材種植技術,回到家鄉后,一邊向當地農民宣傳種植中草藥的好處一邊自己試驗種植,六年間先后投資中藥籽種、苗木200余萬元,試種成功了甘草、防風、羌活、紅花、黨參等20多個品種。在同家人的帶動下,80多戶農戶在種植中藥材中嘗到了甜頭,種植的信心大增。
2011年9月,由同曉利發起的靖遠雪山中藥材種植合作社成立了,農戶們一致推舉大兒子同曉利任理事長,同相慶擔任技術顧問,帶領入社會員150戶,開始了黨參、黃芪、甘草、紅花、防風等多種中藥材的標準化種植、收購和銷售。2013年,雪山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獲得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雪山合作社還自己編纂印刷了中藥材種植栽培管理技術書籍,免費提供給社員學習。
△黨參藥材倉庫
△雪山合作社種植的碩大的甘草
從2011年到現在,入社成員已經擴大到312戶1600余人,由雪山中藥材種植合作社提供種籽和技術,八家合作社聯合種植,輻射帶動了周邊永新、興隆、雙龍、石門四個鄉1600戶,分別種植甘草、黨參、黃芪、紅花、丹參、板藍根、黃芩等11個品種2600畝,甘草生態復原種植1000畝,育種、育苗500畝,共計4100畝,土地流轉6000畝。同時還和蘭大藥學院、甘肅省中醫學院、省農大合作,建設了靖遠綠色生態中藥材種植產業園,擴展試驗甘草育種基地。
△位于哈思山腳下的中藥材育種實驗基地
△經過反復試驗,很難培育的中藥羌活終于發芽啦!
△紅花,藥用價值舒筋活血,可以泡茶,紅花油是食用油里價值最高的。
△收獲的紅花
△省農民專業合作聯社張會長(左一)和雪山合作社副理事長同曉軍在哈思山下黨參種植基地
△黨參
△烏拉爾甘草
△黃芩
△白芥子
△桔梗
△防風
同曉軍副理事長開車帶我們去哈思山下的黨參種植基地,他告訴我們:從爸爸開始帶領家鄉人致富至今,通過中藥材種植、農業結構轉型,改變了當地原始種植品種單一、經濟收入低下的問題,以前山地、旱地種植小麥和黍的畝產才100斤,收入幾十元,現在種植一畝中草藥的收入可達4000-5000元,投入產出比增加了50倍。在合作社的帶動下,永新周邊四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20000余畝,年產值達到1300多萬元,合作社成員比普通農戶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雪山中草藥種植合作社原址已經跟不上發展的步伐,現在在重新擴建。
△復原種植的野生甘草結籽了!
△合作社的中草藥種植技術顧問同相慶(左一)在紅花地里
2014年,已經63歲的同相慶仍然繼續擔任合作社的顧問工作,由雪山合作社統一開拓市場,先后在縣內各大醫院以及省內的隴西縣、岷縣、渭源縣、安徽亳州等大型中藥材市場設立了營銷網點,向社會提供獨特珍貴、品質優良的中藥材產品,并推動本地區中藥材生產向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產業方向發展。經過十年的努力,雪山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終于讓家鄉荒蕪干旱的土地披上了綠裝,如同哈思山的名字“美玉”一樣,充滿了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