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河幾乎是專供一個市來使用,似乎很奢侈。但是這條專供一個市使用的河流,其實并不富有,水量總是那么捉襟見肘,以至于這條河流在這個市的行政區劃內就斷流了,以至于每年不得不從黃河調水8000余萬方來補充。
這條河叫做石羊河,這座城市叫做武威市。
什么叫做水資源超載
人均擁有水資源量775立方米,實際人均用水量1273立方米。水資源總量只有16 .59億立方米,實際用水量28.4億立方米。一少一多,一低一高。這個簡單的不等式可以看出,石羊河流域的水資源嚴重入不敷出。這就是傳說中的超載。
由于開發利用程度高達171%,石羊河流域無疑成為我國內陸河中水資源矛盾極為突出的河流之一,下游的民勤湖區成為我國四個沙塵暴策源地之一。
記者了解到,近20年石羊河流域人口增加了33.2%,農田灌溉面積增加了29.6%。尤其是耗水最多的中游,灌溉面積由解放初期的165萬畝,增加到2003年的278萬畝,增長了1.7倍,總耗水量由解放初期的5.67億立方米增加到2003年的約10億立方米,增加近2倍,而水資源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1%。由于中游地區耗用水量過大,進入下游民勤盆地的水量不足1億立方米。從水資源看,石羊河水補給來源為祁連山區大氣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流域水資源總量為16.59億立方米。
實際用水量又是多少?記者了解到,經過多年的水利建設,石羊河流域已形成以蓄、引、提為主的供水體系。資料顯示,2003年,石羊河流域總用水量28 .23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年超采4 .3億立方米。
開發利用程度高達171%,單方水效益卻很低。《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的數據顯示,流域內單方水GDP為3.33元/立方米,遠低于甘肅8.03元/立方米和全國16.39元/立方米。
用水量居高不下,來水量卻持續減少。1950—1960年石羊河流域平均年徑流量還為17.827億立方米,1991—1999年平均年徑流量已下降到了12億立方米,減少了近6億立方米。
武威市水務局副局長石培澤說,石羊河武威屬區按水資源總量、現有人口和耕地計算,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為600立方米左右,是甘肅省的1/2,耕地畝均水資源量220立方米,是甘肅的1/3。人口占三大內陸河流域的一半,水資源只有其1/4。
從記載可以看出,曾經的石羊河,上游森林茂密,水資源充沛;中游涌泉處處,汩汩溪流匯成一條條河流,灌溉著萬頃良田;下游的民勤盆地雖被沙漠包圍,但盆地內到處是湖泊、蘆葦,人們過著“上耕下漁”的田園生活。
如今的石羊河已成為一條不堪重負的河,下游的民勤生態惡化尤為突出。據民勤縣志記載,民勤盆地在清康熙年間就有生態惡化現象。19世紀初期以來的200多年間,沙漠已侵吞農田26萬畝,村莊6000多個。
20世紀50年代以來,沙漠化速度呈加快之勢,盆地北部沙漠推進了50—70米,侵吞耕地約6000余畝;西部沙漠東移30—50米,使近7000畝耕地失去耕種能力,還有8萬余畝耕地產生了不同程度地沙化。
70年代以前,盆地丘間、洼地大都為濕生系列的草甸植物,后來急速退化,目前已被旱生植物所代替,削弱了防沙固沙和對綠洲的保護作用。盆地鹽漬化面積從20世紀70年代不足20萬畝,發展到目前的60多萬畝。
決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
每到春季,河西走廊的沙塵暴都會如約而及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石羊河下游的民勤境內極其周邊。對民勤來說,有水就有生命,無水就只剩風沙。
記者從武威市水務局了解到,早在1963年,民勤縣就與石羊河上游的涼州區、永昌縣達成過用水協議,每年要確保給下游一定的分水量,然而這一協議并未發揮作用。上世紀八十年代,甘肅有關部門又制定了分水方案,但最后還是一紙空文。
2007年底,國家批準了《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決定投資47.49億元,分近期(2006—2010年)和遠期(2011—2020年)對石羊河實施重點治理。
“石羊河流域的治理,所有的焦點都是水。”武威市委書記火榮貴說。“近期治理中的兩個約束性指標是硬任務,必須在2010年完成。”
記者了解到,近期治理的兩個約束性目標是:到2010年,使民勤蔡旗斷面下泄水量由規劃基期的0.98億立方米增加到2.5億立方米以上,民勤盆地地下水開采量由5 .17億立方米減少到0 .89億立方米。
為了在2010年完成近期治理的目標任務,近年來武威市不斷加大力度,去年5月5日武威更是推出強硬措施,與所轄一區兩縣和相關部門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將設施農業建設、灌區節水改造、關井壓田等具體措施進行細化分解,全額一次性下達了相關任務,并嚴格實行問責制。甘肅省也加大了協調支持力度。景電工程二期設計為民勤的調水量是6100萬立方米,2010年實際調水超過了8000萬立方米。
兩大沙漠合圍之勢得到遏制
東北被騰格里沙漠包圍,西北有巴丹吉林沙漠環繞,前者是中國第四大沙漠,后者是中國第三大沙漠———民勤綠洲的真正威脅就來自這里。
由于石羊河流域來水日趨減少,作為兩大沙漠重要隔離屏障的石羊河尾閭青土湖于1959年干涸。
“青土湖雖然只是一個小湖泊,但是它的作用不可小視。”民勤縣林業局副局長路林平說。“青土湖沒有干涸之前,這里是民勤盆地北部主要的生態屏障,同時也是民勤境內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的天然隔離帶。”
記者了解到,青土湖干涸后,演變成民勤北部最大的沙區,形成了長達13公里的沙線,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在這里終于連為一體。
“巴丹吉林沙漠的防沙固沙,是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的項目之一。”路林平說。“民勤縣突出做好防沙治沙和人工造林。”記者了解到,民勤縣動員全縣人民壓沙造林,近兩年每年都新增壓沙面積3萬多畝,完成人工造林5萬畝,封沙育林10萬畝,其中在老虎口風沙區,就完成壓沙9萬余畝,營造防風固沙林7萬畝。在青土湖區,民勤縣完成了工程治沙6.27萬畝,造林5.73萬畝,圍欄封育12萬畝。
“防沙治沙阻止了巴丹吉林和騰格里沙漠的南侵,使兩大沙漠在民勤縣基本上得到了固定。”路林平說。記者看到,如今在民左公路(民勤到阿拉善左旗)兩旁,兩大沙漠中都能看到鋪埋在沙丘上的一望無際的草方格沙障,和在寒風中搖曳的梭梭林。“這些治理措施使這兩大沙漠的合圍之勢得到遏制。”路林平說。
編輯:魏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