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博網|添加時間:2010年11月29日
韭菜是人們一年四季最喜歡食用的蔬菜品種之一,在我國北方地區一直保持著較大的種植面積。特別是利用拱棚栽培韭菜,不僅上市早、品質好,而且投資小、收益高,栽培技術易掌握。但是近年來,由于一些菜農的生產管理措施不得當,農藥使用不規范,致使韭菜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產量品質逐年下降。為了有效地實施韭菜的無公害生產,兗州市蔬菜辦公室在黃屯韭菜示范區內通過綜合生產示范,分析總結出韭菜的高產優質標準化栽培技術,建立了萬畝無公害韭菜栽培示范基地,并取得了較好的生產效果,生產管理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項技術措施:
一、選擇合適的無公害韭菜栽植基地
該生產基地一要無大型工礦企業造成的三廢污染;二是生產基地要地勢平坦,排灌良好。特別是水質要好,不能用污水澆菜,以確保產地符合無公害韭菜生產的環境條件,韭菜產品優質。
二、選用優良品種
韭菜覆蓋栽培要選擇分蘗力強、抗逆性能好、葉片肥厚、品質佳的高產優質品種,如壽光獨根紅、馬蓮韭、791等。
三、生產中采用種子擴繁的育苗移栽方式,盡量杜絕使用母株分植法
通過近幾年的對比觀察,種子育苗移栽的生長勢旺、產品品質好、產量優勢明顯。 1.把好育苗關,培育壯苗
播種時要選擇色澤鮮亮、籽粒飽滿的新種播種。育苗地塊苗床必須是排水良好、肥沃疏松、保水透氣、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整地時應每667 m2施優質腐熟有機肥4 000 kg、尿素10 kg、硫酸鉀復合肥40 kg,耕翻后整畦待播。于每年3月20日-4月10日播種,播種時采用干籽撒播的方法。每667 m2用種量4~5 kg。播種時力求均勻,覆土厚1~1.5 cm,播后及時澆水,然后覆蓋地膜保墑,以利出苗,苗出齊后及時去膜,以防燒苗。
2.加強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的重點是澆水、除草。韭菜出土時要輕澆一水,地表露白后再澆一水,隨著幼苗的生長,逐漸延長澆水天數并加大澆水量。苗高15 cm時結合澆水,每667 m2沖施尿素5~10 kg。出苗后要及時拔除苗床雜草,以利韭菜生長,也可在韭菜覆膜前每667 m2用33 %的施田補乳油100~150 mL對水50 kg均勻噴霧來防治雜草。
3.移栽方法及栽培后的管理
魯西南地區一般于7月中下旬移栽(如韭苗長勢瘦弱偏小可于第2年早春移栽),移栽時采用單行深溝栽植法,栽前澆透苗畦,將韭苗起出剪掉須根先端,留2~3 cm長,以促進新根發育,葉片剪去一半,減少葉面水分蒸發。按行距20 cm,穴距15 cm開溝,溝深15 cm左右,每穴栽苗8~10株。栽后澆1次透水,定植時培土深度以不埋住分葉節為宜,培土后韭菜溝比行間略低4~6 cm,以利逐年培土實現高產,防止跳根造成危害。然后及時疏松土壤進行蹲苗。韭菜長至10~15 cm高時結合澆水每667 m2追施磷酸二銨10 kg,以后每間隔20 d再追肥1次。立秋后天氣較涼,要適時控水,土壤封凍前澆足越冬水。
四、推行促壯促早萌發的關鍵技術措施
韭菜拱棚覆蓋的目的是促早萌發,提早上市,以實現季節差的高效益,在栽培措施上重點采取了3項關鍵措施:一是對于定植第1年的韭菜推行不收割的養根促壯管理措施;二是在第2年春季收割2~3刀后夏季不再收割鮮韭上市,目的是積累養分回轉于韭根,確保冬季韭菜早生快發、品質優良;三是實行生產4~5年后更新復壯,重新育苗進行移栽,只有這樣才能繼續保持韭菜的產量和品質優勢。
五、提早覆蓋
霜降前后,韭葉逐漸失去生理功能,當韭葉營養生長停止向根和鱗莖回流時,即可割去韭葉,清掃畦面。立冬前后澆足越冬水,然后搭建拱棚,覆蓋薄膜保溫,薄膜要選用無滴韭菜專用膜,冬季薄膜要保持清潔,以增加透光率。
六、增施有機肥,適時澆水
春季:在韭菜停割后1~2 d內,趁畦內土壤濕潤時及時松土,并每667 m2施腐熟土雜肥4 000 kg,待韭菜傷口愈合,新葉長出時可在晴天中午適時澆水。夏季:保護地韭菜此時不宜收割,但要注意田間排水防澇,一般不施肥。秋季:前期肥水齊促,以使莖葉旺盛生長,促進光和產物的轉化、回流和貯存。后期控制肥水,確保鱗莖和根系積存的營養物質不致因韭菜貪青徒長而消耗,迫使營養物質向鱗莖和根系回流。冬季:立冬覆膜時澆大水1次,并每667 m2施尿素15~25 kg,以后隨著天氣變冷一般不再澆大水,以防因地溫過低而影響韭菜生長。
七、加強植株夏秋管理
韭菜夏季停收后也不要放松對其管理,應及時翻曬韭根來殺滅病蟲卵。方法是用木棍挑起韭葉使之倒伏于行一側,半月后再翻倒于行的另一側,如此翻曬幾次, 10月中旬割除地上干枯葉片,開始耕翻施肥,轉入冬季保護地管理。
八、及時防治病蟲害
生產無公害韭菜,病蟲害防治是關鍵環節,應徹底做到選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嚴格掌握用藥時期、有效劑量、施藥與采收的安全間隔期。韭菜主要病蟲害有韭蛆、灰霉病、疫病等。
1.韭蛆
(1)成蟲盛發期利用糖醋液誘殺成蟲。方法是用糖、醋、酒、水和99 %敵百蟲晶體按3∶3∶1∶10∶0.6比例配成溶液,每667 m2放2~3盆,隨時添加,可于種蠅成蟲盛發期誘殺。(2)粘殺成蟲:韭蛆發生較重的地塊,尤其是保護地,在成蟲盛發期可用粘蟲膠粘殺成蟲,方法是用40份無規聚丙烯增粘劑與60份機油充分混合,在30 ℃恒溫水中攪拌溶化,做成40 %的粘蟲膠,涂于粘蟲板(40 cm×30 cm)兩面,膠厚1mm,田間設置高度45~65cm,每667 m2插粘蟲板60塊為宜。(3)無公害藥劑防治:霜凍前40 d左右,用10 %菊馬乳油3000倍液、80 %敵敵畏乳油1000~2 000倍液或50 %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韭蛆成蟲,隔7 d噴1次,連噴2~3次,重點噴灑韭菜根部。也可每667 m2用48 %地蛆靈乳油300~400 mL或48 %樂斯本乳油400~500 mL對水500 kg,用水壺或噴霧器去掉噴頭順壟澆灌。
2.韭菜灰霉病
棚內要加強通風排濕,發病時可用50 %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 %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200倍液于韭菜收割后第2 d噴淋,連噴2~3次。也可在拱棚內每667 m2用10%的腐霉利煙霧劑250~300 g熏蒸。
3.韭菜疫病
發病初期可用64 %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2 %普力克水劑600~800倍液于韭菜收割后噴霧防治,每5 d噴1次,連噴2~3次。
因韭菜每茬的生長期較短,再加上葉內含有揮發油,對有機磷制劑有強吸附性,故在收割前8~10 d應停止用藥。
九、適時收割
定植當年著重養根壯苗,一般不收割。如有韭菜花產生應及時摘除。
1.收割季節
收割主要在春冬兩季,夏季韭菜因品質差而不收割。收割時宜選在晴天的中午進行。收割時刀口距地面2~4 cm,以割口呈黃色為宜,割口應整齊一致。
2.收割后的管理
每次收割后應及時把韭菜撓一遍,周邊土鋤松,待2~3 d韭菜傷口愈合,新葉快出時進行澆水追肥,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400 kg,同時沖施復合肥15 kg。從第2年開始應每年給韭菜培1次土,以解決韭菜逐年跳根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