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晚疫病是馬鈴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因該病造成的產量損失一般在15%以上。同時由于塊莖感病后薯塊的商品率大大降低,從而嚴重影響廣大農民的經濟收入。
一、癥狀及病菌的侵染循環
馬鈴薯晚疫病病菌是一種嚴格的寄生菌。帶菌種薯是初侵染來源,當把帶菌種薯播種后,病菌就會隨著種薯萌發進入芽中,病菌也會隨土壤溶液短距離侵染其它健薯。當病菌侵入葉片時,首先葉片邊緣產生水漬狀病斑,在潮濕情況下病斑擴大變為褐色,病斑背面出現白色霉狀物。以后病斑上產生孢子囊,孢子囊隨雨水、氣流向四周植株傳播進行再侵染,致使全田發病,發病嚴重時,一片干枯焦黑。病菌侵入菌塊后,薯塊上產生褐色(或紫色)病斑,以后病斑擴大,凹陷,土壤潮濕時加上其它雜菌感染而薯塊腐爛。帶菌薯塊貯藏時也易造成腐爛。
二、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不同品種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抗性差異,各地可根據生產需要,選用抗病品種。
2.精選種薯:播前選用無病斑、無腐爛的健薯播種,以減少初侵染源。
3.消除中心病株:田間發現中心病株時要及時拔出,并進行第一次用藥防治。
4.藥劑防治:畝用58%寶大森90克或甲霜靈錳鋅70-100克,兌水45公斤噴霧。第一次噴霧后視病情發展情況每隔10天噴霧防治一次。
5.農業防治:高壟種植,發病期田間嚴防積水,如濕度過大可中耕降濕。
責任編輯:王美榮